资料大全 > 正文

2020年(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课程的提出、类型、理论流派、目标及内容

全国 · 2020.10.12 09:44:53
365

  课程的提出

  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博比特《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课程的类型

  (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划分。

  (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

  (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


  课程理论流派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和布鲁纳等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是其代表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活动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及其学生克伯屈。

  (三)社会中心课程论: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确定课程目的,组织课程内容。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课程方法的基础。

  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2.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内容

  1.课程计划

  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的依据。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核心内容);课程内容;实施建议;附录。

  3.教材

  组织方式:逻辑式组织、心理式组织和折衷式组织

  教材编排方式:螺旋排列式、直线排列式、过渡式排列方式。

热点资讯 更多
优路教育 | 2025年教资备考deepSeek使用指南分享
全国 · 2025.03.30 17:31:07
39
2025年上半年各省份教师资格认定公告汇总
全国 · 2025.03.30 14:05:27
330
更多
系统课
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卓学班【第2期】(下半年)科学规划讲练结合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