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式数据透明性
(1)分片透明:是指用户不必关心数据是如何分片的,它们对数据的操作在全局关系上进行,即如何分片对用户是透明的,因此,当分片改变时应用程序可以不变。分片透明性是最高层次的透明性,如果用户能在全局关系一级操作,则数据如何分布,如何存储等细节自不必关心,其应用程序的编写与集中式数据库相同。
(2)复制透明:用户不用关心数据库在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复制情况,被复制的数据的更新都由系统自动完成。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可以把一个场地的数据复制到其他场地存放,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复制到本地的数据在本地完成分布式操作,避免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提高了系统的运行和查询效率。但是对于复制数据的更新操作,就要涉及到对所有复制数据的更新。
(3)位置透明:是指用户不必知道所操作的数据放在何处,即数据分配到哪个或哪些站点存储对用户是透明的。
(4)局部映像透明性(逻辑透明):是最低层次的透明性,该透明性提供数据到局部数据库的映像,即用户不必关心局部DBMS支持哪种数据模型、使用哪种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模型和操纵语言的转换是由系统完成的。因此,局部映像透明性对异构型和同构异质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2、三级模式
(1)外模式:对应数据库的视图。
(2)模式:对应数据库的基本表。
(3)内模式:对应数据库的存储文件。
3、弱实体:
即一个实体的存在必须以另外一个实体为前提,将这类实体称为弱实体,如家属与职工,附件与邮件。
4、主属性与非主属性:
组成候选码的属性就是主属性,其他就是非主属性。
5、范式
(1)第一范式:在关系模式中,当且仅当所有域只包含原子值,即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
(2)第二范式:当且仅当实体E是第一范式,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主键(不存在部分依赖)时。
(3)第三范式:当且仅当实体E是第二范式,且E中没有非主属性传递依赖于主码时。
6、事物的性质
(1)原子性:事物是原子的,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2)一致性:事物执行的结果必须保持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3)隔离性:事物相互隔离,当多个事物并发执行时,任一事物的更新操作直到其成功提交的整个过程,对其他事物都是不可见的。
(4)持久性:一旦事物成功提交,即使数据库崩溃,其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也永久有效。
软考中级软件设计师考试中的数据库系统知识点不仅要求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学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