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 正文

医师科普|秋季养生全攻略,助你收获健康与宁静

全国 · 2024.10.21 06:00:00
121

随着秋风渐起,自然界步入了收获的季节,人体亦需顺应时节变化,调整生活方式以养收为主。《黄帝内经》中的智慧,为我们指明了秋季养生的方向——“容平”。

 

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深知秋季养生的重要性,特此整理了一系列秋季养生要点,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顺应自然规律,调整身心状态,享受秋季的宁静与丰收。

 

《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里的“容平”是指人体在秋季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包括容纳、平和舒顺两层意思,而实现“容平”的重要途径是“养收”。到了秋季,身体本能地收敛阳气和能量,因此,人们的起居饮食、精神情志、运动锻炼都要以“养收”为原则。

 

早睡早起

秋属金,有肃杀的特质,此时草木凋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们应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适当补充阳气;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缓冲秋季夜晚肃杀之气对机体的影响。

 

饮食柔润

秋季燥气较盛,易伤津液,饮食上应注意滋阴润肺,可适当食用芝麻、梨、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冰糖等柔润食物,以润肺生津。少吃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辛辣食物会伤肺。

 

心态平和

在秋季,人们容易暴躁、发怒,建议尽量保持安静平和的状态,以减少肃杀之气对身体的影响。可以通过静坐或闭目养神等方法来调节气息、养护心气。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为悲,故秋季容易出现悲伤情绪,损伤肺气,进而伤害正气。因此,秋季养生应注意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抵抗“秋刑”带来的损伤。当心情不好时,人们可用柏子仁、酸枣仁泡水代茶饮。

 

运动轻缓

秋高气爽,正是锻炼的好时节。根据秋季“养收”原则,人们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干扰阳气内藏。

 

艾灸养生

秋季适当艾灸可祛寒湿、温经脉、补益阳气。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艾灸足三里穴可增强免疫力。

风池穴 位于颈后枕骨下,两个“大筋”外侧缘的凹陷中。

大椎穴 在颈后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艾灸风池穴、大椎穴等穴位可预防感冒。

天枢穴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艾灸天枢穴、中脘穴等穴位可调理肠胃。

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或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

 

秋季养生,重在“养收”,通过早睡早起、饮食柔润、心态平和、运动轻缓以及艾灸养生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有效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抵御秋季的干燥与寒凉。

 

(文章来源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优路教育执业医师栏目将持续关注并分享更多科学、实用的养生知识,助力大家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健康与平衡。愿每位读者都能在这个秋天,收获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好。优路教育愿与您携手,共同探索中医养生的奥秘,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学习资料零元领金考点好课免费听解答备考疑问
热点资讯 更多
2025年全国各地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缴费时间汇总
全国 · 2025.04.17 15:53:53
7
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正式公告发布!2月8日10时起报名
2025.01.22 10:30:25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