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资料 > 正文

中医师承 | 哺乳期乳房疼痛有肿块,按之痛重,考虑的诊断是?

2025.02.10 14:51:34
97

在中医妇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各种乳房疾病的特点和诊断方法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道关于哺乳期乳房疼痛有肿块的诊断题,帮助考生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

乳痛病概述

乳痛,又称“吹乳”或“乳痈”,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该病常发生于产后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乳痛可分为三种类型:

外吹乳痛:发生在哺乳期,表现为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疼痛,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这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

内吹乳痛:发生在妊娠期,症状与外吹乳痛相似,但较少见。

不乳儿乳痛:发生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症状相对较轻。

 

乳痛病的特点

乳房局部结块:乳痛病患者乳房会出现明显的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

红肿疼痛:乳房肿块周围皮肤会出现红肿,并伴有明显的疼痛感。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口渴便秘等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时,需要与其他乳房疾病进行区分,如乳癖、乳癌、乳核等。

乳癖:主要表现为乳房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质地中等或稍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触痛或触痛轻微。与乳痛相比,乳癖的肿块无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乳癌:乳房内出现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乳癌的肿块通常不会伴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且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

乳核:多发生在20—25岁的女性,乳房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质地较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触痛。乳核的肿块也不会伴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通过对乳痛病的详细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要点。在中医妇科学的学习中,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资料零元领试听好课免费听解答备考疑问
热点资讯 更多
2025年全国各地区五年师承考核公告汇总
全国 · 2025.01.23 15:30:04
300
全国各地区2025年度传统医学师承考核考试公告汇总
全国 · 2025.01.23 15:15:16
364
更多
系统课
2025年中医(专长)医师考试尊享全程班专长精讲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