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考申论考试中,公文写作向来是重点考察题型。然而,对于多数考生而言,公文写作堪称“老大难”问题,要点繁杂、整合困难、格式难以把握,常常让人头疼不已。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住题型本质,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就能从容应对这一难题。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公文写作的应对技巧、格式要求、处理方式以及备考建议。
预约提醒>>公务员报名提醒
一、应对技巧
审题:审题是公文写作的关键第一步。要明确作答对象,也就是具体文种;同时,仔细梳理限定信息,包括写作目的、主题、背景、格式要求以及字数限制等,这些信息将为后续的找点和书写提供重要指引。
找点:依据审题得到的关键信息,回到给定资料范围内,运用阅读技巧,如关键词定位、段落大意概括等,准确寻找答案要点。
加工:找到要点后,需进行合理加工。按照相同性质、相似属性的原则,对要点进行整合,使答案更加清晰、有条理。
书写:根据不同文种的格式要求,规范呈现答案要点。注意格式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二、格式要求
通知类:格式为标题 + 称谓/主送机关 + 正文 + 发文机关 + 发文日期。例如,一份学校关于放假安排的通知,标题明确告知内容,称谓针对全体师生,正文详细说明放假时间、注意事项等,最后标注发文机关和日期。
讲话类:格式是标题 + 称谓 + 正文。像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稿,标题概括讲话主题,称谓对应参会人员,正文围绕会议主题展开阐述。
调研类:格式为标题 + 正文。调研报告的标题通常反映调研主题,正文则包含调研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总结类:格式同样是标题 + 正文。总结类公文的标题体现总结对象,正文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活动等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
三、格式处理
标题:一般采用“关于 + 发文事由 + 文种”的形式。例如,“关于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通知”,“环保宣传活动”是发文事由,“通知”是文种。
称谓/主送机关:直接抄写题干中提供的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正文:正文需分段书写,结构清晰。
开头:通常交代背景、目的或存在的问题等,为后续内容做铺垫。比如,在一份关于社区环境整治的倡议书中,开头可以描述社区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引起读者关注。
主体:根据题干提示信息确定内容。若题干要求写工作建议,主体部分就应围绕建议展开,详细阐述各项建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若要求写调研报告,主体则要对调研情况进行提炼与总结,呈现调研结果和分析。
结尾:一般参考材料内容,多为结论性表述或呼吁号召类语句。例如,在一份关于推广阅读活动的倡议书中,结尾可以呼吁大家积极参与阅读,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发文机关:同样抄写题干信息,保持与整体格式的一致性。
发文日期:多为虚写,如“XX 年 XX 月 XX 日”,具体日期可根据实际情况或题目要求填写。
四、备考建议
总结常见文种格式:公文写作备考,多做题是关键。通过大量练习,积累不同文种的写作经验,总结并牢记常见文种对应的格式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积累常考热点话题: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话题,不仅有助于规范和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增强政治素养,使公文写作更具深度和广度。
掌握公务员申论公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备考中不断积累、总结和实践。希望以上关于公文写作应对技巧、格式要求、处理方式以及备考建议的内容,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在公文写作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大家可以关注优路教育-省级公务员招录频道页,获取更多有关公务员考试的重要信息。
推荐